搜索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在线充值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本文来自

0891新闻

0891新闻

订阅|关注

请添加对本版块的简短描述

精选帖子

毛主席为何钟情湖北?偏爱东湖?

[复制链接]

268

主题

268

帖子

8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10230 做人_要厚道 发表于 2020-9-9 19:58:40


44 年前的今天
一代伟人毛泽东去世
回顾毛主席的一生
他与湖北有着不解之缘
湖北,也是他的钟爱之地
来源:湖北日报全媒体
毛泽东与湖北的第一次邂逅
是在 1918 年 8 月
他率领一批新民学会会员
曾在武汉短暂停留
转乘火车赴京,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1927 年
毛泽东实际主持
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工作
撰写了著名的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新中国成立后
毛泽东数十次视察湖北
对武汉东湖更是情有独钟


1956 年 5 月 31 日,毛泽东在武汉第一次畅游长江。
从 1953 年 2 月至 1974 年 10 月
毛主席先后 48 次到东湖
最长的一次住了 178 天
累计居住时间仅次于北京
拍板长江大桥、武钢等重大项目
同样是在 1953 年 2 月,毛泽东到武汉黄鹤楼一带勘察时,决定了在龟山和蛇山之间架设武汉长江大桥的方案。大桥建设期间,毛泽东多次来到工地。
1957 年 9 月,大桥通车前夕,毛泽东来到桥面,从汉阳桥头一直走到武昌桥头堡。晚上回到东湖梅岭后,挥笔写下:"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至今,镌刻着这几个遒劲大字的纪念碑仍矗立在桥头。


武汉长江大桥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工业极为落后,而武汉拥有工业基础,加之区位优势明显,毛泽东在思考如何部署我国工业化布局时,将一批重点项目落子武汉,有武钢、武重、武锅、武船、青山热电厂,等等。


1958 年 9 月 15 日,毛泽东视察武汉重型机床厂
1955 年 10 月,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投资建设的第一个大型钢铁企业,武钢破土动工。1958 年 9 月 13 日下午,武钢炼铁厂第一号高炉提前炼出第一炉铁水,毛泽东亲临现场,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接见 64 国的 94 批外宾
据东湖宾馆资料显示,从 1958 年至 1974 年,毛泽东先后在此接见了来自 64 个国家的 94 批外宾,其中 13 批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率队,9 批由副总理、副议长或部长率队,还包括埃德加 · 斯诺、安娜 · 路易斯 · 斯特朗、韩素音等许多国际知名人士。


1958 年 11 月 25 日,毛泽东在东湖宾馆会见金日成率领的朝鲜政府代表团。26 日,设宴款待金日成一行后,毛泽东、金日成、朱德、周恩来等共同观看晚会。
特别是,金日成先后 6 次来东湖,毛泽东接见了 4 次,另有 2 次是金日成路过武汉,出于对东湖的喜爱,就下榻在东湖宾馆;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先后 13 次下榻东湖宾馆;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也多次来东湖宾馆住宿。规模最大的一次是 1966 年 7 月,毛泽东在东湖梅岭接见了出席 " 亚非作家紧急会议 " 的 160 多名代表,这些代表来自 52 个国家。


1966 年 7 月 17 日,毛泽东与亚非朋友在东湖宾馆。
在梅岭,毛泽东还两番接见蒙哥马利。在二战中,这位英国陆军元帅曾成功指挥了北非阿拉曼战役和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诺曼底登陆。他十分想了解毛泽东对世界形势的看法,毛泽东坦率地一一作答,他表示,中国即使强大后,也不会向外扩张,去侵略别的国家。这些谈话,经西方媒体报道后,在世界产生很大反响。
毛主席为何钟情湖北?偏爱东湖?
湖北日报记者此前采访过多位研究人士,试图寻找答案。
一是楚文化情结。
毛泽东是湖南人,少年时深受湖湘文化影响,而湖湘文化是从楚文化分流出来的区域文化形态。湖北则是楚文化中心和发祥地。屈原流放时,曾在东湖边行吟。毛泽东还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就熟读了屈原的《离骚》,对屈原无限欣赏。站在屈原放逐之地,面对烟波浩渺的东湖,毛泽东何尝不曾吟诵:"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二是革命经历情结。
新中国成立前前,毛泽东已经多次到过武汉。从 1918 年至 1922 年,毛泽东去北京、上海和返乡途中,多次路过武汉。其中,1918 年毛泽东第一次到武汉时,住在恽代英创办的 " 利群书社 ",并深受启发,回长沙后创办了 " 文化书社 "。1926 年末,毛泽东在武昌红巷筹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次年写下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927 年 8 月 7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今后革命斗争的方针,出席会议的代表 22 人,毛泽东出席会议并当选为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图为 " 八七会议 " 旧址。
1927 年,蒋介石发动 " 四一二 " 政变,汪精卫又发动 " 七一五 " 政变,中共中央于 8 月 7 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毛泽东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 "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 的著名论断。
可以说,武汉是毛泽东成为一位革命家和政治家的摇篮。
三是杨开慧情结。
1927 年 2 月,杨开慧携幼子毛岸英、毛岸青,随毛泽东住在武昌都府堤 41 号。毛泽东写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时,怀着身孕的杨开慧一遍一遍帮着誊抄。同年 4 月 4 日,毛泽东第三个儿子毛岸龙在武昌同仁医院(今武汉三医院)出生,那天恰逢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学典礼,直到第四天,毛泽东才赶到医院看望妻儿。


武昌都府堤 41 号。
1927 年 8 月,毛泽东回湖南,着手发动秋收起义,妻儿被送至长沙,谁知这次竟成永诀。1930 年 10 月,由于叛徒出卖,杨开慧在长沙板仓家里被捕,次月被杀害,年仅 29 岁。
武汉的日子,是毛泽东和杨开慧母子最后团聚的时光。武汉,也是毛泽东骨肉离散的地方。
四是水情结。
武汉素有 " 九省通衢 " 之称,北至北京、南至广州、东至上海、西至成都,坐火车均可朝发夕至,毛泽东由此到各地视察都十分方便。尤其是,长江和汉水在这里交汇,武汉又有 " 江城 " 之美誉,加之东湖水面辽阔,大而美,符合毛泽东的审美情趣。


1966 年 7 月 16 日,毛泽东乘坐 "W506" 交通艇观看武汉市第 11 届横渡长江游泳大军。
智者乐水,毛泽东一生酷爱游泳,武汉的大江大湖便深深吸引着毛泽东。从 1956 年 5 月,63 岁的毛泽东第一次畅游长江,到 1966 年 7 月,73 岁的毛泽东最后一次畅游长江,11 年间,毛泽东在武汉畅游长江 40 多次。
其中,1956 年 5 月 31 日至 6 月 3 日,毛泽东 3 次畅游长江后,在东湖梅岭南山甲所挥毫写下著名的《水调歌头 · 游泳》:
"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
毛主席,您离开我们已经 44 年了
荆楚大地遍布您的足迹
您的音容笑貌
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湖北人民永远想念您!
栏目主编:张武 本文作者:湖北日报 文字编辑:董思韵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891拉萨网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