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在线充值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本文来自

0891新闻

0891新闻

订阅|关注

请添加对本版块的简短描述

精选帖子

曾两次进藏任职的98岁老兵:我这一生,对西藏感情最深

[复制链接]

723

主题

727

帖子

163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3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7231 有文明没文化 发表于 2020-1-19 22:33:15
军队离退休干部为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党和军队的宝贵财富,他们建立的历史功绩和作出的巨大贡献,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12月9日,全军老干部工作暨先进干休所、先进离退休干部、先进老干部工作者表彰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先进典型代表在会议上的发言,饱含真情,事迹感人,现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莫道桑榆晚 最美夕阳红
——全军老干部工作暨“三先”表彰电视电话会议典型发言摘登
图①:阴法唐(中)和西藏自治区江孜县受捐助的学生合影。
图②:马旭出席“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典礼。
图③:苗振水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留影。
图④:万芝利(中)与老干部在一起。
图⑤:第四十九干休所的老干部和工作人员合影。
我这一生,对西藏感情最深
■北京卫戍区西城第二退休干部休养所离休干部、原第二炮兵副政治委员兼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阴法唐
我叫阴法唐,今年98岁。我在西藏工作了27年,1950年随十八军进藏,参加了昌都战役,参与指挥过西藏平叛,参加过边境作战。1980年我二次进藏,担任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大家都说西藏苦,我却与西藏结下了不解之缘,即便离休后身居北京,也愿把余生心血都倾注西藏。
长期建藏、边疆为家,是毛泽东和邓小平同志的重托,是我最坚定的意志信念。我曾两次进藏任职,在军地都工作过,即便这样,我感到为西藏做得还远远不够,建设西藏的工作,过去要做,现在要做,将来也要做,生命不息,工作不止。
离休后,我们家庭决定为西藏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教育基金会。1998年,我们祖孙三代捐款16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在地区和县及上海援藏联络组支持下,成立了“江孜县第一小学阴法唐教育基金会”,后由自治区提议,扩大为“阴法唐西藏教育基金会”,用于奖励优秀教师和学生,资助在校贫困生。随后的21年,我每年拿出5万到6万元,并动员各界人士捐款,共收到捐款1200余万元。基金会资助的学校,从幼儿园到大学共20多所,分布在西藏7个地市,受益师生4000多人。
我这一生,对西藏感情最深,让西藏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一辈子的心愿。我在藏区生活多年,我想那里的群众最需要的就是一个安宁富裕的西藏。可是,没有铁路,西藏是富不起来的。修建青藏铁路,是我最牵挂的事。从1981年起,我利用各种机会上书建言。1983年夏天,小平同志到北戴河休假,我借疗养之机当面汇报,小平同志了解情况后说,看来还得修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曾“三次上马”,每次中断我都十分关注,多次实地考察,与专家探讨解决永冻土难题。离休后,我仍然十多次进藏调研,几次向中央提出“复工”建议。2000年11月,江泽民同志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应该下决心尽快开工修建青藏铁路。2001年立项,2002年开工,我20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2004年国庆节前夕,我乘坐汽车一路翻越昆仑山、唐古拉山,穿过藏北高原,沿着铁路实地调研,感到能提前竣工,就向中央建言提前通车。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提前一年胜利通车。得知这一消息,我欣喜万分。
我这一生,早已把西藏当成第二故乡,讲好西藏故事,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西藏民族历史悠久,西藏文化闻名世界,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遗产之一,必须很好地珍视它、保存它、利用它。随着社会发展,西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关于西藏的书籍有不少是凭空想象、随意杜撰出来的,有的甚至是别有用心的人胡编乱造的,极易误导群众。我们这些“老西藏”,是珍贵的“活材料”,这些事我们不去讲,就很难有人再能讲得清楚。离休后,我潜心研究西藏历史,把所见所闻尽可能地记录下来,为的就是宣传西藏历史,弘扬西藏文化,向世人展示一个真实的西藏。
这些年,我经常参与西藏重要史书编纂、影视作品审定,对一些重要的、有难度的、别人把握不准的内容,我都亲自动手撰写,经常工作到深夜,整理出版了《西藏歌谣》,抢救了代表藏族文化最高成就的《格萨尔王传》,特别是历时9年组织编写了《解放西藏史》,出版后连获中央和国家部委3个大奖。
我还推动成立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老西藏精神”研究会,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先后开展革命传统教育80余次。近年来,虽然记忆力和表达力不如以前,但我总想给大家多讲讲“老西藏精神”,每次接到宣讲任务,都亲自撰写讲稿,为传承红色基因再尽微薄之力。
这些年,我经常想起上世纪80年代一些“老西藏”调回内地时,望着布达拉宫泪流满面的场景。我虽然离开西藏了,但有生之年,我还要为西藏做点事,一如既往为建藏兴藏事业贡献余热。
回报党恩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湖北省军区武汉第二离职干部休养所离休干部、原空降兵第四十五师医院副院长 马 旭
我叫马旭,今年86岁,被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评为“冰城楷模”,当选“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五好家庭”荣誉称号。回望入伍后走过的道路,我觉得,能够回报党恩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我和母亲相依为命。日本鬼子、地主恶霸欺压我们,吃了上顿没下顿,很多人都饿死了。后来,共产党、解放军来了,分田分地、给钱给物,我们吃得饱、穿得暖了,心里也一下子亮堂了。从那时起,我就一直在想:我的命是党给的,我要一辈子听党话、跟党走。只要是组织交给的任务,我从来没有二话,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近年来,很多人邀请我去作报告。我就琢磨,现在身子骨还不错,好好宣传我们的党,不是很有意义的事吗?为了讲好课,我一遍遍地学习习主席重要讲话,记不住的就做成小卡片,和老伴相互提问,不懂的就找人请教。结果第一次讲课就迎来“开门红”,后来越讲越有劲,到各地作报告50多场,听众7万多人,大家都夸我讲得好。实际上不是我讲得好,而是我们党好。
今年国庆阅兵,我有幸成为致敬方队的一员。当车队经过天安门广场,习主席向我们挥手致意时,我的内心特别激动,那一刻真是太光荣了!我知道,这份光荣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耀,更是我们全体老兵的荣耀。
当年入伍后,组织送我到军医大学深造,学了整整5年,把我培养成一名军医。那时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所学奉献部队,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官兵最需要的地方去。1961年,听说新组建的空降兵部队急需医务人员,我放弃在武汉军区总医院的工作,主动申请来到偏远山区,一待就是27年。战士伞降到哪儿,我就保障到哪儿。
以前跳伞保障中,经常碰到官兵脚踝受伤的情况。离休后,我心里始终放不下这件事,一直惦记着要为伞兵再做点什么。为了啃下这个“硬骨头”,我和老伴查了大量资料,先后设计6套方案、画了700多张图纸,并多次跑到老部队调研印证,还上飞机跳伞体验,历时600多天,终于发明出一种充气护踝,很快在空降兵部队推广,困扰伞兵多年的难题得到解决。这一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也激发了我的科研热情,接着我又研制出“单兵跳伞高原供氧背心”等3项成果,均获国家专利。空降兵部队专门发文,表彰我和老伴为“科研老兵”。我觉得,荣誉固然重要,但能为部队实实在在做点事,才是最重要的。
去年,我给家乡捐了1000万元,全国各大媒体进行了报道。很多人问我,为什么突然想到捐款。其实,这是我长期的心愿。小时候是父老乡亲用百家饭养活了我,长大后是党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现在,全国还有上千万人没有脱贫,我的家乡经济也不发达,听说有些孩子还接受不到好的教育,我很心疼,就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为了实现这个心愿,我和老伴一直省吃俭用。家里的床和家具已经用了50多年了,用起来还挺好;一碗稀饭、一锅面条、一碟小菜,吃起来也挺香;平时穿的衣服、鞋子,都是部队发的、战友送的,破了就补补,穿着也很舒服。我俩共用一部老人手机,共骑一辆自行车,都用了10多年,感到也很满足。这些年下来,我和老伴的工资收入不少,加上科研专利转让费,攒了近千万元,就凑了个整数,全部捐了。很多人觉得我太傻,但我想,那么多老战友为了党和人民连命都不要了,和他们相比,我捐这些钱,又算得了什么?
今年2月,“感动中国”组委会给我颁奖,颁奖词这样说:“毕生节俭,只为一次奢侈;耐得清贫,守得心灵的高贵”。
得此褒奖,此生无憾。只要活着一天,我会继续以实际行动回报党的恩情!
让群众相信党就在身边
■火箭军政治工作部退休干部、原第二炮兵政治部办公室副秘书长 苗振水
我叫苗振水,1972年入伍,2008年从原第二炮兵政治部办公室副秘书长岗位上退休,经军地党组织批准,担任河南省固始县驻京党工委书记。退休11年来,我能够老有所为做点事,能够为家乡人民做些事,能够继续为党多做事,感到很幸福,很充实。
在部队30多年,命令来了,二话不说扛起背包就出发已成为本能。我的家乡固始县是劳务输出大县,据统计有20万人在北京打工。退休那年,固始县委决定成立驻京党工委,商请我来当书记。消息传开,议论不少。爱人劝我别累着,战友劝我别折腾。但想到曾在党旗下的誓言,要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什么是终身?不是退休、不是离职,而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郑重表示,一不占编制,二不拿报酬,三不要经费,坚决挑起这副担子!
我用1年多的时间,跑遍固始乡镇和北京的大街小巷,为流动党员建档立卡,调整设置党支部,选准配强支部书记,率先开通全国第一家农民工网、农民工党建云平台、农民工业余党校,实现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全覆盖。31个党支部、1000多名党员,凝聚带动20万固始务工群众勤劳致富,流动党旗彰显出强大的凝聚力!
乡村振兴、脱贫致富是习主席关心的大事,也是家乡百姓的期盼。我们积极响应、抓住机遇,大力实施“农民工回归工程”,带动上万人返乡创业,建成9个创业基地,与146个贫困户结对帮扶,捐资助学圆了近200名贫困生的大学梦。党工委被评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我被表彰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10多家主流媒体报道我们的经验。面对这些荣誉,我心中始终翻腾着一句话:党组织交给的这副担子,俺苗振水挑起来了!
为了给更多农民工解决实际困难,我们协调在京挂牌成立了第一家农民工定点医院,建起农民工子弟学校,在党支部增设经济信息委员和法律咨询委员,帮助追回拖欠工资1000多万元,妥善处理各类事故和维权案件数百起,涉及金额5000多万元。回想这些,我强烈感到,能为群众送去党的温暖,让他们相信党就在身边,党员就是亲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应有的情怀。
在京务工群众高度分散、成分复杂、就业多样,把我放在党工委书记这个位置上,就是要让我带着大家行正道、奔小康。前几年,固始农民工凑钱租地,在北京建起一栋出租楼,因规划需要拆迁,但合同没到期,赔偿未谈妥。农民工老李把这件事发到微信群,事态迅速发酵,很多人聚集到现场,引来数十家媒体,还有境外媒体挑唆老李到市政府去上访、去天安门广场示威,并表示提供资助。我意识到这不只是拆迁纠纷,而是尖锐的政治斗争,立刻找到老李晓以利害,劝他解散微信群,并组织党员骨干到现场做工作,及时平息事态,配合政府完成拆迁。通过这件事,农民工兄弟深受触动,知道了遇事不能再蛮干,打工也要讲政治、守法纪。近年来,在京的固始农民工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热爱首都、建设首都、维护首都稳定成为共识。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央电视台录制专题节目,邀请几十名在京固始农民工参加。他们深情朗诵:“无论是农是工,无论流动何方,农民工坚决跟定共产党,坚定不移奔小康!”
看到这一幕,我坚信自己退休后的路,选得对、走得正,还要义无反顾走下去!
用青春守护好老首长生命健康
■重庆警备区渝中第三离职干部休养所门诊部护士 万芝利
我叫万芝利,是一名文职人员护士。在干休所工作12年来,我始终牢记爱老护老使命,用心用情,任劳任怨,倾心当好老首长生命健康的守护者。2013年当选为原成都军区党代表,今年被军委国防动员部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
我从小对军队和军人充满崇敬之情。2001年毕业后,就来到原成都军区总医院工作,经常接触一些看病的老首长,他们舍生忘死、英勇战斗的革命经历深深感染了我。怀着对老首长的敬重和景仰,我主动申请到干休所工作。
事非经过不知难,再丰满的想法也会经历彷徨和迷茫。面对繁杂琐碎的工作,面对私立医院抛来的橄榄枝,我也有过徘徊。老首长岳鹏飞病危弥留之际,一直在老伴耳边交代着什么,老阿姨始终没听明白。看到老首长着急的样子,我想起他特别关心失明孩子,早就签下角膜捐赠志愿书,就赶紧问他:“您是惦记角膜捐赠的事吗?”岳老点了一下头。我哽咽着说:“您放心,我一定安排妥当!”一个老革命,在生命即将终结的时候,牵挂的不是身后事,而是那些渴望光明的孩子,这是何等高尚的情怀。还有不少老首长生活节俭,但每年都向贫困学生捐款。有的老首长90岁高龄,走路都踉踉跄跄,还四处奔波讲战斗故事。老首长们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一次次叩击我的心扉,坚定了我用青春守护他们的决心。
我们所有31名老干部,上过战场的26人,负伤的20人,致残的6人,平均年龄92岁,都患有5种以上疾病。为了能在关键时刻及时应对,我苦练医护业务技能,顺利通过主治医师、主管护师考试,在警备区岗位比武中一直名列前茅。这些年,我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每周巡诊80余户,每月接诊陪诊200余人次。虽然很累,但内心无比充实幸福。
今年1月18日凌晨3点,老首长程克平突然呼吸困难。接到他家人的电话后,我拎起急救箱第一时间赶到他家。结合他出现的症状,我迅速判断是突发心力衰竭,立即采取下肢下垂、强心利尿等应急措施,为老首长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这些年,我参与急救抢救上百次,没有一人因抢救不及时死亡,没有一人因处置不当留下后遗症,没有一人因诊断失误造成严重后果。
老首长一生抛家舍业、转战南北,顾不上家庭妻儿,铮铮铁骨背后也有情感空缺,特别是年纪越来越大,子女不在身边,精神寂寞,内心孤独。我认为,爱和陪伴是最好的良药。2017年,老首长姜林做造瘘手术后,普通导尿管引流不畅,尿液经常渗漏,每天要换五六次衣服和床单被褥。为了寻找匹配的导尿管,我跑遍重庆10余家医院,与网上300多家医疗器材店铺沟通,终于为他换上合适的导尿管。姜老眼中含着泪花,高高举起双手,为我竖起大拇指。
老首长操劳一生,我要用爱心陪他们走完生命最后一程。2012年大年初一凌晨3点,老红军贺玉澄突然离世,当时子女都不在身边,家里只有老阿姨一个人。我为他整理遗容、擦洗身子、穿好寿衣,一直忙到天亮。
这些年,我们所先后有80多位老首长和老阿姨去世,每次我都会为他们尽好最后一份力,让他们走得安详有尊严。去年,得知我纳编后,90岁的陈老动情地说:“小万,你一定要好好干下去,把我们都送走。”听了老首长的话,我内心百感交集。多年相处,我们早已成为彼此的亲人,只要老首长需要,我就永远守护陪伴,用胜似儿女的亲情,托起他们的夕阳红!
为老干部幸福满意担当实干
■北京卫戍区海淀第四十九离职干部休养所
我所2017年转隶陆军,现有老干部184户。两年来,我们积极适应新体制新要求,主动担当作为,扑下身子实干,以实际行动赢得老干部点赞,被北京卫戍区评为先进干休所。
改革前,所里4名在职班子成员全部退休,服务一度处于半停滞状态。新班子调整后,我们把稳人心聚合力作为重中之重。一是用习主席重要指示引领。原原本本学习习主席关于老干部工作重要论述,开展“为奉献者奉献”“四讲四整顿”活动,凝聚大家当好组织关怀的“代言人”,功臣模范的“守护人”,尊老爱老的“传承人”。二是用一流建设目标感召。按照驻京局“四个一流”建设目标,开展“服务是主业、满意是标准”实践活动,强化“当好第一任、跑好第一棒”的首任首责。大家拧成一股绳,为老干部着想的多了、想自己事的少了。今年7月,232名老同志和子女联名给上级写了表扬信。三是用“关键少数”带动。我们“一班人”要求做到“四个到位”和“五同”:每餐饭前必到位检查、突发疾病必到位处置、设施故障必到位解决、家庭矛盾必到位调和,与老干部同学习、同娱乐、同饮食、同锻炼、同悲喜。
做好老干部工作千招万招,用心用情是核心一招。一是基本需求做到位,让老干部舒心。干休所建设时间早,食堂年久失修,下雨时“炊事员穿着雨衣做饭,老首长打着雨伞吃饭”。我们看在眼里,愧在心上,加紧推进软硬件升级,设置老干部就餐专区,推行自助餐,老干部赞不绝口。我们乘势而为,推进“三个中心”配套建设,打造3分钟生活服务圈,实现保健、购物、理发、洗衣、散步、看电影不出院。二是个性需求做精细,让老干部暖心。对6位患有老年痴呆和心理疾病的,采取工作人员结对帮扶、心理医生干预治疗等方式综合施策。对37户独居空巢老人,所里坚持每天散步留意一遍,每晚电话问询一遍,每次送报查看一遍。不少远在外地的子女说:“我们做不到的,你们都做到了。”三是潜在需求做在前,让老干部安心。为让老干部融入新时代,我们专门教老干部学如何微信聊天和网上购物缴费,邀请民警来所宣讲,帮助他们提高防诈骗意识,还结合北京适老化改造,免费为16户安装防滑防摔设施。
新班子一上任,一个个难题就摆在面前。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好,才能让老干部该享受的早享受,能享受的多享受,难享受的尽可能享受。一是只争朝夕解决历史欠账问题。干休所综合整治2015年就已批复,经费也已拨付。老干部的事等不起拖不得,我们积极与上级请示沟通、办手续,开工后,白天监督施工质量,晚上研究解决问题,仅120天就拿下这个“民心工程”。二是大胆尝试解决服务瓶颈问题。按照“不为我所有、可为我所用”的理念,所里引进政府扶持的“老年驿站”,全方位提供代购适老用品、保姆雇佣、理发修脚等养老服务,与滴滴、首汽等网约车公司签订协议,让老干部分享社会发展成果。三是敢碰“钉子”解决难点棘手问题。老干部住宅楼道曾堆满老旧物品,堵的不仅是消防通道,更是老干部的心。我们大张旗鼓宣传,挨家挨户清理,不怕冷言冷语,不怕吃闭门羹,足足清出9卡车杂物。老干部感慨地说:“这块堵在心上的大石头终于拿掉了。”
老干部事业无上光荣,服务工作永无止境。我们将珍惜荣誉、牢记使命,真抓实干、竭诚服务,不断提升老干部的幸福感满意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zhuzhenhua171 发表于 2020-1-19 22:40:45
向为西藏做出贡献的人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891拉萨网X

0511.net镇江网 分享生活 温暖你我

0511.net镇江网|镇江大小事,尽在镇江网! 镇江网由镇江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建。镇江网汇集了镇江本地新闻信息,视频专题、国内外新闻、民生资讯、社会新闻、镇江论坛等。镇江网是镇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镇江人浏览本地新闻的首选网站。...

点击查看详情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